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堆龙德庆区要闻

堆龙德庆区积极推进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堆龙德庆区人民政府 2021年09月13日 18时13分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堆龙德庆区坚持城乡统筹、培训服务齐抓、需求供给对接、就业创业并举的思想,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前提,转移就业为目的,保持我区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先后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领导小组和农牧民转移就业专项推进组。通过加强宣传引导、转变群众就业观念、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就业技能、开发就业岗位、召开就业招聘会、对接援藏岗位、鼓励区外就业和拓宽就业渠道等措施,我区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从2016年的560人增长至2020年的1642人,同比增长2.93倍。开发就业岗位从2016年的668个增长至2020年的3483个,同比增长5.21倍。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从2016年的9237人增长至2020年的10633人,同比增长1.15倍,实现收入从2016年的0.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04066亿元,同比增长1.15倍。城镇新增就业从2016年的1046人增长至2020年的1310人,同比增长1.25倍。并实名制录入系统,做到随时完善和更新就业等相关信息。

同时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落实实名制登记制度,实名制登记应届堆龙德庆区户籍高校毕业生人数由2016年的220人增长至2020年的540人,同比增长2.45倍。切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入户走访、“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机制、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及订单式培训、积极对接及时发布岗位信息、组织就业招聘会、开发政府购买岗位、落实各项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及就业见习等多措并举下,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从2018年的93.8%增长至2020年的99.81% ,建档立卡户高校毕业生实现百分百就业,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向好。

截至目前,我区共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1101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实现收入1.0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95%,工资性收入达到9534元,完成农牧民增收工资性收入(8488.68元)的112%,占人均可支配收入(22381.36元)的42.6%;组织化转移就业679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3%;实现收入555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1%;其中跨地市50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跨省12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共实名制登记往届高校毕业生2265人,已就业2261人(建档立卡户241人,已实现全部就业),失业4人,就业率达到99.82%。202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已完成实名制登记核查512名(建档立卡户14人),其中已就业364人,就业率达到70.6%。。

二、人才振兴工作推进情况

(一)全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农牧民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宣传工作,通过多渠道宣传报道,大力宣传就业创业各项政策措施和就业岗位信息,发挥舆论引领作用,转变群众思想观念,让就业创业主体增强信心、用好政策,让潜在的就业创业主体有榜样学习、有经验借鉴,营造劳动光荣、创业可贵的就业创业氛围。2016年以来,积极对各镇(街道)、村(居)、国有企业、工业园区和民营企业进行集中和入户宣传,对自治区和拉萨市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一对一讲解,带岗位、带培训等对农牧民群众进行对接。2019年以来,共开展以身边人故事宣传2次,报道就业创业故事20余篇,开展集中宣传140余次,入户宣传4万余人次,制作宣传品2万余件。

(二)提升转移就业工作质量。充分发掘辖区内外国有企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适合农牧民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积极收集筛选岗位和用工信息,及时开展转移就业工作,为各类人才提供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共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区内就业岗位2500余个,涉及财务(会计)、行政专员和医学类等岗位。开发区外就业岗位138个(成都),政府购买岗位513个(高学历人才)。开发适合农牧民群众的就业岗位1200余个,涉及驾驶员、厨师、保洁、保安等岗位。

(三)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始终将我区农牧民群众就业创业工作放在我局业务工作的首位,按照满足需求、广开门路、政府引导、协调联动、把握实际的工作思路,引导群众适应就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提供政府购买岗位,为高学历人才提供基层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共开发政府购买岗位513个(包括政务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村医、辅警等)。

(四)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力度。按照市场需求和群众培训意愿相结合,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全面提升技能培训工作质量,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技能型人才。2016年以来,共开展技能培训99期4897人,创业培训11期322人,涉及汽车驾驶、装挖机、电工、厨师等培训。2021年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39期1573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多元化开展培训。进一步拓宽农牧民群众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增收致富。积极入村入户走访统计群众培训意愿,同时了解目前以及未来市场所需技能,确保培训有意义具有时效性。同时继续加大力度开展“订单式”、“走出去”培训,拓宽就业创业视野,增强就业创业信心。

二是为全区提供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我区专业人员缺乏的情况,如教育系统缺乏艺术类人才,农业农村局缺乏畜牧类人才和各单位缺乏财务、会计等专业技术人员,下一步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面向社会进行招聘。

责任编辑:次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字体: 【打印文本】 【关闭本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