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堆龙德庆区要闻

“零基础”到“领头羊”

堆龙德庆区人民政府 2024年05月23日 11时25分

近年来,堆龙德庆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作为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化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从全局着眼,从实际出发,从群众需求发力,全方位构建“融资源、融思路、融技术、融服务”的融媒发展格局。经过不断发展,中心每年可推出原创作品600余个,年度全网播放量可突破1亿次。“堆龙融媒体”政务抖音号长期位于西藏自治区政务抖音号排名前列,受到了区市党委宣传部门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推出的作品《堆龙德庆区城市形象宣传片》《堆龙安居工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抗疫,请多点理解》《一磅甜茶》等多部作品荣获区市级奖项。2023年,堆龙融媒先后入选“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短视频传播典型事例”及“全国县融中心爆款创作典型事例”。2024年,堆龙融媒体中心荣获2023年堆龙德庆区事业单位集体“嘉奖”。

(一)深化统筹协调,努力探索一条“资源整合”的建设路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将融媒建设列为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要点及县域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事项,高位推动,定期研究解决融媒建设中的各项困难。区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听取融媒工作汇报2次,区委主要领导在多个场合多次就融媒工作作出指示要求,并先后数十次前往融媒体中心实地调研指导工作。2018年以来,为融媒工作配备专项资金达1500多万元,并通过社会面公开招聘的方式为融媒提供了一支年轻活力、专业可靠且富有创意的骨干团队。

(二)率先探索尝试,全力构建一个“移动优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我区在2018年挂牌融媒体中心之前,是无报纸、无电台、无网站的“零基础”状况。如何深度解决我区没有建制化媒体资源却需要一步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任务新难题。经过区委反复论证和深度调研,我们确定了“推行移动优先战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后来居上”的工作思路,全力构建“移动优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2019年起,我中心即通过入驻移动平台开通运营新媒体账户的方式,打造轻量级的融媒体矩阵,经先后多次调整,精益求精,构建起现有的“一微一抖一视频号一平台+N个主流媒体合作伙伴”的媒体矩阵。“堆龙融媒”微信公众号粉丝粉丝10.3w,“堆龙融媒体”政务抖音号粉丝18w。同时,中心聚焦“向外发力”,加强与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日报、中新社、西藏日报、西藏电视台等区内十余家主流媒体的常态化合作力度,不断做大做强“朋友圈”。

(三)聚焦技术建设,筑牢一张“多方支持”的技术保障网。一方面,我们不断加大与新华社的合作,挂牌成立“新华社县级融媒体研究院西藏中心实训基地”“新华网西藏媒体融合创新示范点”,依托新华社的专业资源,对中心的物理空间进行装修升级,并打造了一座轻量化新媒体演播室,借助新华社“智慧大屏”“现场云”平台,推动专业人才培育、专业能力提升,夯实发展基础。当前,我中心已完全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的全媒体格局;另一方面,我们不断加大投入为中心配备了无人机、摇臂、专业化极光后期工作站等全科作战设备。我们还率先尝试“中心把方向、出思路+正能量网红出镜演绎”的良好合作模式,实现技术、内容、流量、市场的“四合一”,有力提升了堆龙融媒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此外,我们还通过系统软件,直接管理3处区级LED大屏,实现内容的“线上线下同步传播”。

(四)深化内容建设,创作一批“内容为王”的精品力作。中心注重以小切口、大视角,小成本、大策划撬动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高质量产品。一是坚持党媒姓党,唱响时代主旋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四件大事”“四个创建”,策划推出《习语金句》《民族团结V视频》等专栏,发布作品163个,全网播放量达1300余万。二是聚焦群众所需,提供便民利民云服务。中心时刻关注辖区居民诉求,及时将各类惠民政策、气象信息、就业招聘、安全自救、道路状况、防疫知识等内容制作成藏汉双语视频、图文、动漫等,向群众深入宣传。三是挖掘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牵头编撰《堆龙历史人物概览》书籍,并组织记者队伍通过学研历史书籍、参观博物馆、拜访专业人士等多种方式,推出《藏医来了》《堆龙历史人物》《非遗|藏戏变装》《民间谚语故事》等系列精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借助“新媒体”焕发活力。系列作品得到了新华社、西藏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大力推介,同时也得到了兄弟县区融媒体中心的认可与借鉴。

(五)畅通民意诉求,积极承担一份“服务群众”的媒体责任。中心始终立足打造畅通社情民意的主渠道,当好党和群众的连心桥这一职责定位,发挥中心在基层治理中的特殊作用。推出《回声台》栏目,结合各级网信部门及“堆龙融媒”各平台后台留言等,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及不良作风进行媒体监督,并督促涉事部门认真整改,回应群众呼声。累计回应网民关于停车、交通信号灯、物业管理、办证流程等各类群众咨询事宜100余条次。同时,通过融媒体中心各类矩阵拓宽群众诉求反馈渠道,最大程度广纳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心。先后发布了“堆龙德庆区2024年十大民生事实征集”“主题教育征集”等活动,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建议数十条,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100余条,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六)围绕人才培养,锻造一支“践行四力”的新闻铁军。严格内部管理,执行每周例会制度,实施“红蓝对抗”式内部管理模式,将记者分为AB两组,通过“头脑风暴”形式,跟进区委重点任务及社会热点,形成“策、采、编、发”等各环节竞争格局,同时出台制定《堆龙德庆区融媒体中心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通过“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激发记者队伍干事创业活力。加强专业学习,通过“每周一学”固定式学习和“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常态化学习机制,配备单兵作战装备,支持孵化“网红记者个人账号”,主动争取新华社在传播渠道、人才培养、技术支撑等方面的指导支持,大力培养“全媒型”人才,发挥“骨干”人员带头作用和创新能力,锻造精品内容生产“尖兵团”。

责任编辑:索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字体: 【打印文本】 【关闭本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