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结合我区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直接关系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近年来,堆龙德庆区按照拉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创建自治区级公共文化示范区工作的安排部署,以建设高标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全面推进堆龙德庆区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创新,积极发挥堆龙文化资源优势,确保我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继续提升,公共文化供给更加丰富,社会参与更加活跃,公共文化更加高效。截至目前,堆龙德庆区共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个、图书馆1个、图书分馆5个、数字影院1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6个,面积均在200㎡以上,覆盖率达100%,设备配置、人员配备、管理服务等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要求;村(社区)文化室31个,除新设立的3个社区外,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服务场所全覆盖。
二、基层文化阵地设施设备运行情况
(一)县级文化阵地设施设备运行情况
近年来,堆龙德庆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堆龙德庆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等县级文化场所积极主动实施免费开放工作,通过举办展览展示、会议、培训、举办各级各类文化活动等方式,统筹协调,全面提高文化设施设备的利用效率,为群众提供各类惠民服务,截至2023年底,累计受益群众超过10余万人次。特别是2023年来,图书馆在传统借阅的基础上,以标准化、数字化和服务社会化为切入点,增设自助图书馆,具备图书编目、RFID系统、通借通还、人脸识别等功能,至今接待群众3000余人次。
(二)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各村(社区)文化室设施设备运行情况
全区6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已经全部达标,均建有文体活动广场和乡村舞台。31个村(社区)文化室均有标识牌、宣传栏、农家书屋和体育健身器材,均建有业余文化活动队伍。绝大多数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室阵地建设、运行管理等机制建设方面总体较为完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设施设备以及免费开放设施设备等均能正常运行和维护,并按照标准要求将各功能室向群众免费开放,依托阵地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文化文体活动,组织村级文艺队开展送文艺(文化)下基层服务,开展文艺培训服务,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文化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更新情况
按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各村(社区)文化室的日常运行和管理要求,结合部分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功能室存在设置不完善、活动项目单一、免费开放不正常等因素,近年来,区文旅局通过争取本级财政资金和上级财政资金,先后实施各类文娱设备采购项目和设施设备更新维护项目,对各级文化阵地进行提升改造。
目前,按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标准,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厅音响设备、线路、话筒、灯光、led电子屏幕等设施设备能够按照正常使用频率进行维修维护和更新换代;网络设施设备已进一步提档升级,达到运行标准,为免费开放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环境;先后为艺术团购置演出音响设施设备,对排练室进行维修维护,对演职人员宿舍楼进行整体维修改造,购置服装和道具设备;为提供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文化免费开放自助饮水设备,活动场地进行非定期维修维护。同时,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倾斜,投入资金为部分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更换文化站指示牌和各功能指示牌,购置部分设施设备、购买图书并进行编目;部分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前期因用地等原因建立在村(社区)内,跟村(社区)文化室进行共用,但后期管理和运行维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便于运行管理和维护以及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从装饰装修、购置设施设备、图书、图书编目等进行整体提升改造;结合文化振兴等工作,为我区31个行政村文化室配备了扎念琴、藏式克郎球、藏式筛子、台球等文化文娱设备等文化文娱设备。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部分乡镇(街道)、村(社区)不同程度都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乡镇(街道)基层干部在思想上、工作上对文化发展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识还不够,文化建设在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二是因部分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位于办公场所,导致群众参加文体活动意愿不高,一定程度存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闲置情况,特别是图书报刊阅览室(农家书屋)群众借阅率低。三是基层文化队伍不稳定,乡镇(街道)文化干部一般都身兼数职,且经常性换动或“挪用”,尤其是村(社区)文化室无专人管理服务,导致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高。四是在资金投入上,我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依靠中央、区、市财政的专项资金,这部分资金虽足额并及时下拨,但县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工作、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经费经常捉襟见肘,使基层文化工作持续发展的步伐受到束缚。五是基层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存在脱节,文化机构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少部分镇(街道)文化站因人员不足、业务能力不强、场地不完善等问题,功能室存在设置不完善,活动项目单一,免费开放不正常,基层文化活动场所的功效未能真正体现。
四、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强与各乡镇(街道)的协调沟通,按照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要求,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场所内部功能空间,健全室外活动场地,改善服务环境,尽量从根本上来改变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的状况。对各乡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管理运行情况进行跟踪问效, 进一步完善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行业监管和从事文化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督促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做好文化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使用,进一步规范服务内容,优化服务质量,让服务效能得以充分发挥。三是继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基层为重点、以效能为目标,将“输血”和“造血”相结合,争取资金向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倾斜,持续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建设,积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