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廉洁堆龙云展厅 / 廉洁故事

廉洁故事

堆龙德庆区人民政府 2025年06月16日 18时28分

一、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诸葛亮

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官居蜀国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事奉节俭,力戒奢侈,他的家业仅存钱800铢、田15顷,作为妻室儿女的生活来源。他本人的衣食用度,由朝廷配给,俸禄之外,分文不取。更为难得的是,他在暮年立下了这样的遗嘱: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据史料记载:及卒,如其所言。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已成为千古箴言,被后人奉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诫廉家训  代代相传—包拯

北宋包拯,他为官清廉公正是妇孺皆知的,老百姓称之为包青天。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包拯一生,身居高位,廉洁无私,痛恨贪官污吏,到了晚年,担心后人会出不肖之徒,于是就在家中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著名的《诫廉家训》以警戒后人。其意大致是:“凡是包氏后代子孙中有贪污受贿者,不能被称为包氏后代,甚至死后,也不能葬入其家族的墓地中。不遵从此训令者,一概不是包公子孙。


三、公正廉洁两袖清风于谦

于谦(13981457),字延益,号节庵,谥忠肃,明钱塘江(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政治家、军事家。在任职期间,公正廉洁、勤政爱民,在晋城享有极高声望。

明朝于谦曾在河南做官,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进京接受考察。这一年轮到于谦进京,手下的人拦住他说:您什么都不带,进京不送礼什么事都办不成。于谦笑着提起两只袍袖风趣地说: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四、刚直不阿  两袖清风—海瑞

海瑞生活在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他青年时,便对社会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在户部供职时,出于对国家财力的忧虑,为进谏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纵容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庙坛道观的嘉靖帝,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决心毅然上疏。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后人称为《治安疏》。奏疏递上后,海瑞即被入狱,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在丞相徐阶的劝说之下,才得以获赦,官复原职。

之后,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多个家人依律问罪。

海瑞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惩治贪官、打击豪强,深受百姓爱戴,是明朝著名的清官,被后人称为海清天

责任编辑:罗桑土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字体: 【打印文本】 【关闭本页】

相关信息